No.1
修訂背景
合肥高新區從2014年實施扶持產業發展“2+2”政策體系以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42億元,財政資金的杠桿和撬動效應得到較大程度的發揮,撬動社會資本近500億元,惠及企業超12000家次。
2019年,合肥高新區根據上級政策調整情況,結合往年政策實際執行情況,借鑒上海、杭州、武漢、西安等地區政策的好經驗、好做法,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政策體系進行了修訂,目前《合肥高新區2019年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簡稱“1+N”政策體系)已正式印發。
No.2
修訂情況
0 1
框架結構更優化
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目標任務,根據精準支持主導產業發展及引進重點項目需要,打破原有“2+2”框架,重新構建“1+N” 政策框架,
“1”為:“關于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若干意見”指導性意見;
“N”為:高層次人才、自主創新、科技金融、新經濟、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項目等10個具體政策,實施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五大戰略”,即:人才固本、科技強基、開放融通、產業引領、深化改革戰略。
0 2
政策支持更精準
本次修訂進一步豐富了支持發展的產業類型,使政策條款更加符合主導產業發展定位。一是堅持以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主線,出臺支持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發展等專項政策。二是筑牢產業發展資源全鏈條,圍繞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資金、創新、平臺等資源,出臺支持引進高層次人才、科技金融、科技創新、基金聚集、股改上市等政策。三是聚力區域發展新動能,堅持創新和平臺雙輪驅動,場景和生態雙重賦能,出臺支持新經濟聚集發展專項政策。
No.3
政策特點
高新區設立支持經濟發展政策專項資金,用于支持產業發展、人才引進,鼓勵企業開展科技創新。
0 1
人才固本戰略。
1.鼓勵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政策
建立合肥高新區領軍人才庫,挖掘符合高新區戰略發展導向和產業發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推動人才跨國界流通,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和外籍專家來高新區創辦企業。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鼓勵上市公司通過股權激勵留住核心人才,對新入區人才按不同層次分別給予安居補貼。開辟高層次人才綠色通道,提供教育、醫療等便利服務。
0 2
科技強基戰略。
2.鼓勵自主創新培育新動能政策
實施高成長企業培育計劃,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補貼力度。對盈利能力較強、建設資金有保障的高成長企業,優先滿足用地需求。支持孵化鏈條建設,對于新設立的孵化載體給予裝修、運營等補貼及優秀運營團隊獎勵。支持重大創新平臺落戶,鼓勵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對各級研究中心給予獎勵。
0 3
開放融通戰略。
3.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政策
為企業發展提供“全周期、全方位”金融支持體系。為初創期企業提供基金支持,建立科技金融貸款風險補償機制,鼓勵開展信用融資擔保及專利質押貸款融資,支持企業在區域股權市場“科創板”掛牌;全面推進成長期企業股份制改造,鼓勵企業在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直接融資;鼓勵成熟期企業再融資,開展并購重組;加快金融服務機構建設,鼓勵金融、類金融、金融服務等機構在高新區集聚發展。
4.支持和引導基金聚集發展政策
未來5年,高新區安排 40億元資金用于打造基金集聚區,設立高新區國有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雙創孵化投資引導基金、天使投資基金、青年創業引導資金等,探索“創業培訓+天使投資+渠道資源”孵化模式。設立前沿科技研發引導基金和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基礎研發、科學設施建設和成果轉化等前端環節的投資支持。組建基金產業聯盟,發揮基金引導作用,基金自獲利年度起五年內,給予一定獎勵。投資高新區企業的基金管理機構可享受購房、房租、人才等補貼及核心團隊獎勵。
5.加快企業股改上市政策
減輕企業股改成本,給予核心管理團隊一次性股改獎勵。擬上市公司的新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優先推薦為省重點工程和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鼓勵并購重組再融資,積極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股權債權兩種融資方式,加快企業股改和上市掛牌步伐。
0 4
產業引領戰略。
6.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政策
支持園區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材料、光伏及新能源汽車、家電等先進制造業發展。鼓勵企業產品提質升級,做大做強,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高新區為企業提供“一對一”智能制造診斷服務,并給予財稅扶持、土地供應、資本運營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7.推動高技術服務業發展政策
圍繞軟件信息、網絡安全、研發設計、檢驗檢測等服務領域,加快高技術服務業集聚發展,推動園區經濟結構優化調整。鼓勵骨干企業形成聯合體共同對外輸出服務,提升品牌影響力,并給予研發、品牌建設等獎勵。對高端服務業機構在高新區設立區域總部或者分中心給予獎勵。
8.支持新經濟聚集發展政策
支持運用創新性知識構建智慧經濟形態的新經濟企業或新型組織在高新區落戶發展,給予落戶補貼及企業發展獎勵,推動園區大企業實施平臺化發展戰略,支持加大研發投入,鼓勵園區中小企業融入新經濟龍頭企業生態。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專門用于創新應用場景建設,鼓勵園區企業參與城市大腦、未來教育、未來健康、智慧車站、無人駕駛、量子應用、未來智造八大新型場景應用創新。
9. 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打造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建設“中國IC之都”核心支撐區,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企業,吸引高技術、高成長的龍頭企業、瞪羚和獨角獸企業落戶,給予研發、房租、設備投資以及流片、知識產權等補貼。以人才補貼方式鼓勵企業培養集成電路人才,對員工進行股權激勵。除提供貸款貼息、助保貸等政策外,高新區投資基金優先投資集成電路企業。
10. 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發展,探索“人工智能+”的廣泛滲透與應用。集聚行業國際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采取貸款貼息、保費補貼、專利融資等方式支持人工智能企業成長發展。搭建人工智能計算平臺,支持類腦智能開放平臺、人工智能開放社區建設,打造前沿信息開放式創新生態。
0 5
深化改革戰略。
11.創新服務機制
加強與長三角一流園區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區域間的前沿技術創新與產業合作,搭建統一服務標準和平臺,推進“合創券”長三角范圍內通用通兌。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加強與高校院所的合作,開展技術創新、公共平臺建設等合作。全面推進“多證合一、一照一碼”、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改革,提升登記注冊便利化水平。推進企業減負降本,著力減輕企業融資成本、用能成本和用工成本,降低企業準入門檻、專業服務門檻和數據使用門檻。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建立健全以社會信用體系為核心的監管體系,對新興業態、新型商業模式給予更大發展空間、更多“試錯”機會。擴大“互聯網+政務”服務范圍,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
12.完善配套設施
加快園區魅力提升,高標準推動國際化新城建設,打造兼具科技感和未來感的特色建筑群,新建活力、無界的特色街區,提升合肥高新區國際辨識度。建設國際文化交流設施,推進雙語標志標識建設,營造國際文化環境。設立對外政務服務通道,加強與金融服務機構、移民管理機構等合作,推進國際貿易結算、出入境等事項辦理。